这是一道“大白”题,小学一年级的。在美国读完了三年级的儿子面对这道题的反应,才更是大白,直接把我笑趴下了。笑够了再分析,原来中美教育的差距到了这个年龄段,已经深深地刻在孩子的思维模式里了。 暑假里一个懒懒的下午,手机里收到国内的热心妈妈发来的中国一年级的数学题,我念了一题给儿子听,然后多少帮着他一点,做出来了,很绕脑子。后来又看到这样一题,我又念给儿子听了,告诉他还是一年级的题目: “大白 + 大白 = 白胖胖,求大、白、胖分别是哪3个数字” 多年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,已经使得我对于脑筋弯弯绕或是急转弯的东西非常反感,所以我自己看到这样的题,是刻意地关闭了大脑,不去想它,由衷地没兴趣。儿子在学校数学成绩很好,自信心也不错,让他试试倒是不妨。 不是说看出了中美教育的差异吗,第一波来了。我绝对没有想到儿子会出现这样的反应,我估计读者中谁也不会想到。 他说,这不是一年级的题目。他怎么会知道?他说,不能说别人胖,那是语言欺凌,肯定不是学校的题目。原来他的直觉在这里!的确,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一下美国的少儿影视或书籍,非常明显,话题和语言都是精心过滤的,非常注意对儿童的保护。不过呢,我自己在心里嘀咕,如此“大白”的孩子,怕是以后只能在美国社会讨生活了。 我认真地跟他解释了,这的确是一道中国的题目,中国学校的语言使用,没有美国控制得这么严,而且胖在中文里也没有不好的意思(这一点他知道,但就是始终认为有不好的意思存在)。这一次,他说他知道解决方案了。 把我笑趴下的回答来了。是真趴下了,半天缓不过来。他的答案是:“你、我,嗯…… 还有一个一年级的”。好了,俩大白,他自己一个,老爸一个,那个白胖胖怎么办呢,硬凑出一个“一年级的”来。看来他和老爸是都属于又胖又白的类型了。这里有个小背景,我们父子俩当时都不知道“大白”是个卡通角色,所以他往又大又白的方面去想,很自然。
|